启明新闻

对话 | 做“金字塔尖”的手术机器人

2025/07/16

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是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作为“金字塔尖”的医疗科技产品,手术机器人构造复杂,不仅产品研发周期长,更需要兼具医疗机器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转化和产业化等多维度的丰富经验。

作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引领者,康诺思腾历经六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在全球设立四大研发中心,完全掌握机械架构、电气架构、软件架构、复杂算法以及视觉影像等核心技术,自主搭建手术机器人底层技术平台。康诺思腾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设有超万平米的量产工厂,成功实现手术机器人的“自主制造”。康诺思腾自主研发的Sentire思腾®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于2024年9月29日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

在启明创投第十六届人民币基金年会暨投资人高峰论坛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康诺思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欧国威以“做‘金字塔尖’的手术机器人”为主题展开对话。欧国威教授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思考,康诺思腾的技术攻坚情况和领先优势、AI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等。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左)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康诺思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欧国威(右)

谈及自己的创业初衷,欧国威教授表示就是希望为医生提供安全有效的工具,让患者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优质服务。他指出,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仍处于低位,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更是拥有20倍的增长空间,市场上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他强调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具有高要求、高难度的特性。康诺思腾通过自主研发、高国产化率夯实产品安全稳定基石,以卓越的临床测试成果证明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胡旭波则认为,手术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市场远未饱和,国际新兴市场也存在巨大需求。作为投资人,希望通过投资助力企业研发全球创新性产品,利用中国的产业链优势,满足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

以下系经精编整理的对话实录,有编辑与删节。

01/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拥有20倍增长空间

胡旭波:感谢欧教授专门从中国香港飞过来,首先请欧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下您为什么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创业?我们都知道,全球最大的手术机器人企业达·芬奇所属的美国直观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产品也很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您为什么仍有勇气去挑战这一行业巨头,能否分享一下您的经历,以及当初是如何萌生创业想法的?

欧国威:康诺思腾就像我亲手创造的一个孩子,需要善待它,所以我决定出任公司CEO,用心经营它。我是一名工程师,一直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研究,特别是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做了差不多30年。刚刚你问我为什么选择出来创业,2016年我从美国回来时其实想法很简单,当时我在一家世界知名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就职近10年,我心里一直有个信念,就是想做一些安全有效的工具给医生去服务患者,让患者可以用一个合理的价钱就能得到很好的服务,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我就一个人回来了。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同一时间去建立不同的团队——在大学里我有机会找到很好的团队,无论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伦敦帝国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 London),还是中国香港的大学也好,都有志同道合的人能走到一起。

我们的创业就是始于这么一个简单的信念,没有太复杂,就是服务患者,协助我们中国的医生去治疗更多的患者。同时我们也看到临床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大家都知道世界知名的手术机器人品牌,但是如果仔细去看它的数据会发现,全球每年微创手术大概4500万台,但是使用机器人做的手术占比没有超过5%,这意味着95%的手术是没有使用机器人的,也就是说仍有95%的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这还没有算上开放式手术,开放式手术每年还有4500万台,所以未被机器人覆盖的手术量高达9000万台。刚刚胡总提到的进口品牌,它可能在全球市场的手术量占比没有超过6%,是非常小的,现在中国市场只有1%的手术是用机器人做的,中国只有400多台手术机器人,但是美国有7000台。所以对比美国和中国的市场,美国有5000所医院,配置了7000台机器人,中国有2万所医院,现在中国只有450台手术机器人,事实上至少可以有1万台手术机器人,这意味着还有20倍的增长机会,此外还包括手术机器人的耗材和维修服务等等工作。

为什么手术机器人普及这么慢?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手术机器人的价格很昂贵,一台手术机器人系统需要200-400万美元,我回国之前国内的一台手术机器人系统价格大概是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中国香港大约是3000万港元,此外,每台手术机器人每年还需要200万元人民币的维修费,单台手术耗材成本约3万元。我前面提到的,全球有4500万台手术的需求,潜力非常大。我们看到了这一需求,希望可以打造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机器人去服务患者,让患者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将手术机器人的好处带到每个医院,这是我们很朴素的使命。同时我们心里也有个梦想,就是希望未来每一家医院最少有一台手术机器人,就像现在每家医院都至少有一台MRI(核磁共振成像)、CT设备一样,所以让手术机器人成为医疗机构的基础配置,是我们从创业第一天就想要做到的事情。

02/
医疗机械臂领域的“航空级机器人”

胡旭波:我能够感受到手术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从中美市场的渗透率对比而言。手术机器人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最复杂、要求最高的品类之一,如果我们把达·芬奇作为一个标杆的话,目前康诺思腾的机器设备硬实力究竟如何?是一个me-too产品还是有所不同,请您介绍一下。

欧国威:首先手术机器人和普通的医疗机械臂有什么区别?相信大家很熟悉影像导航医疗机械臂(Image-guided Robotic Arms),这类机械臂的共同特点是,它并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即使投资效果不理想或影像导航效果不好,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台上发生致命风险。但是手术机器人不同,如果机器人在手术过程中失控,患者可能面临即时生命危险。所以为什么我们常常说手术机器人是医疗机械臂领域的“航空级机器人(Aviation-Grade Robotics)”,因为它容错率极低,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就像飞机一样。所以我们从来不会将手术机器人和医美系统作对照,而是将其与飞机相提并论,因为两者的共同点就在于:一旦出错,就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其中有一个很艰难的点,就是手术机器人的零部件有一万个以上,或许大家对“一万个”没有具体概念,举个例子来对比一下就清楚了:普通的工业机器人只有一千个零部件,手术机器人则有10000个零部件,我们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有13000个;普通的电动汽车零部件有28000个,但其大部分零部件都和动力结构没关系,更多是为了舒服而设计的,实际上电动汽车动力结构的零部件只有8000个,所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熟悉的电动车。

还有最关键的就是,手术机器人和普通设备有本质区别,比如手机出错可以重启或修复,但手术机器人一旦在术中发生错误,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我们要把手术机器人的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得很好,包括对零部件的把控,对软件的把控,还有操作系统的把控。如果控制得不好,完全依赖外部采购的零部件,很可能因兼容性或性能不足导致系统失控,进而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和进口品牌相比,我们有很清晰的研发理念,第一点要求是全部零部件都自己设计,从马达、变速器(Gearbox)、传感器(Sensor)、操作系统到内窥镜系统(Camera)全部自主研发。仅马达一项,我们的机器人就搭载了100多个自主研发单元,因为外购马达往往无法满足临床手术的精准需求。还有,我们的系统有300多个PCB电路板,普通的工业机器人通常只有20、30个,所以数量上有十倍的差异。能够完整地控制如此多的精密组件是不容易的,整体来说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远远高过影像导航医疗机械臂。

为什么我们叫康诺思腾(Cornerstone)?其实英文名我在6年前创立公司的时候就很清晰地选择了它,Cornerstone的意思就是基石,6年前我们就立志要做好手术机器人的基石,坚持每一个零部件都自主研发。现在很多人都关注到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区域性问题,实际上,我2016年回国的时候已经开始解决这几个问题。因为我们深知,任何零部件的性能不达标,最终都会影响临床效果。如今,我们的国产化率已达到99%,仅有1%的非核心组件需进口,可以说在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属于领先位置。相比之下,一些进口品牌仍有约20%的关键部件依赖外部采购。我们充分利用中国的产业优势,整合中国香港、深圳两地的高端人才资源,成功搭建了最底层的基石,如果这个基石做得好的话,就可以做不同种类的机器人了。正是因为我们从底层做好了基石的积累,在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达到并部分优于国际标杆产品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做了很多临床测试,我们的手术机器人已完成超过250例临床手术应用,很多的数据、临床测试结果显示我们的产品已达到国际顶尖品牌的同等水平,部分关键参数甚至更具优势。举例而言,在术中出血控制、医生操作效率以及系统准备时间(Set-up Time)等方面都能优于国际品牌。所以用汽车品牌来比喻的话,如果进口品牌代表的是“手术机器人界的法拉利”,那么我们的产品则堪称“兰博基尼”,在保持卓越性能的同时,我们还融入了更多创新技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成本可控,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为客户提供媲美国际顶级产品的手术机器人解决方案。这正如用买“宝马”的价格,获得“法拉利”级别的性能体验,这就是我们整体的方向。

03/
产品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胡旭波:康诺思腾的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已经拿到审批,开始商业化了,在欧洲、中东各地有很多医生开始用我们的产品,从临床角度而言,您认为我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会收获临床医生什么样的反馈?您觉得我们的产品和全球最好的产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吗?还是性能上会有些差距。

欧国威:我刚才也有提及,视频中展示的正是团队在中国香港开展临床测试所取得的成果。香港的医生2005年就开始使用手术机器人,他们使用国际顶尖的手术机器人系统近20年。他们应用我们的机器人完成临床测试后的数据显示,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医生反馈的各项数据指标与国际顶级产品相比毫不逊色。基于我们在中国香港的成功验证,我们有机会和内地多家顶级医院合作,比如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等,最近我们刚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做一些临床测试,医生的反馈是我们的机器人应该是国产手术机器人中最接近进口的了,在操作性能上已经达到进口品牌水平,甚至在手术视野清晰度等方面更具优势。

凭借这些临床成果,我们联合高校的科研力量,逐步打造全球机器人网络,这至关重要。手术机器人是一个专业技术门槛很高的领域,如果用传统的商业化推广模式,往往难以建立深度合作。因此,我们选择和最顶尖的医院合作。从香港出发,我们已经开启和南洋理工大学的临床合作,并正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朴茨茅斯医院(Portsmouth Hospital)开展临床试验,这是国产品牌首次在英国这样的全球医疗高地开展临床试验。还有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科研合作,全部是凭借我们在学术界的资源优势来拓展的。我们可以很快将手术机器人推广到全球医疗的高地,同时,这些全球顶尖的外科医生会来香港举办学术演讲和临床测试,许多国际专家在亲身体验我们的产品后,主动邀请我们前往其所在的国家推广。三个星期前,有一位日本胃癌手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过来测试完我们的产品,认为我们的产品性能已能与国际顶尖品牌媲美,甚至超越日本本土产品,所以现在他很乐意帮我们在日本推广,我们也正计划前往日本洽谈进一步的临床合作。

同时,我们已经提交欧盟CE认证申请,预计年底可获得欧盟市场准入资格,以开展全球推广。同时中东地区展现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医疗机器人的需求非常大,并且东南亚各国医疗机构也纷纷表达合作意向。在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产品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如果他们测试完你的产品并且认可,他们就有兴趣和你一起合作,所以完全是从产品力出发,以研发创新能力在医疗的高地去推广这个产品,这是我们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商业模式。

胡旭波:谢谢欧教授,我们做投资时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尤其特别喜欢和创始人交流产品,每次听到“我们的产品做得特别好,在全球都属于顶级水平”这样的反馈,作为投资人往往会感到非常激动,因为我们投资的初衷就是希望看到我们投资的企业能真正做出具有全球创新性的产品,尤其是在一些难度特别大的领域。今天我们的主题之一是人工智能,您觉得我们这个行业有人工智能的成分吗?或者说,人工智能对我们这个领域有什么影响?

欧国威:人工智能对外科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自动化手术的研究,但是现在还不方便完全公开。实际上,机器人现在可以全自动做部分手术,但是相关认证还取决于审批体系的开放程度,我觉得技术应用是存在的。还有一个因素我觉得很关键,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数据,现在单靠一台手术机器人收集数据是不太有效的,为此我们正在打造一个手术机器人的协作网络,不同地方的手术机器人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令医生在不同地方做手术,比如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医生可直接操作上海闵行区的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这些探索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中。这是基础,想要将全部系统连接在一起,好比物联网的概念一样,让多位医生同一时间为一家医院协作手术,就如同网络游戏中的组队作战,不是一个人单打,这是超前的思考,我们已经着手相关布局。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培养年轻医生。

手术机器人为什么难以普及?就是因为可以提供给医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够多,因为大多数医生要专门抽时间去很远的培训中心,可能一年只能去一两次,所以培训非常难。但现在不一样了,通过我们的网络系统,年轻医生可以随时在他们自己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哪怕是凌晨2时,也能远程操作我们深圳实验室的系统进行训练,这也意味着医生可以24小时接受培训了。

我们刚刚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部署了这套远程培训系统,医生在医院就可以直接操作我们深圳实验室的系统,这些医院的医生就不用专程飞到深圳了。医生现在可以自主安排培训时间,技能提升速度会快很多,然后很快就可以有很多具备机器人手术技能的医生,这在全球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时依托这个网络,我们可以将不同地方的医生连接起来。例如,当年轻医生在凌晨2时学习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邀请经验丰富的医生在线指导。如果能够做到年轻医生随时能够获得专业支持,那么医疗服务质量就可以整体提升,这是以前做不到的。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数据累积下来,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手术机器人操作就越来越近了。

胡旭波:最后一个小问题,我们第一次投资康诺思腾的时候是在疫情期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通话讨论投资的时候,我在外地出差,在一个酒店的大堂给您打电话,疫情之下大家都无法见面。您以科学家、教授的身份投身创业,一路走来蛮不容易的,康诺思腾发展非常迅速,且团队执行高效,几年时间就做出了中国最好的手术机器人。从您的角度来看,在身份从学者向创业者转变的过程中,启明创投在哪些方面为您提供了助力?

欧国威:一定有帮助的,我们现在的成功都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首先,我是科学家,习惯于用清晰的逻辑看事物,深谙物理原理(Physics)。而企业家就需要和人交流,要懂人性,就是既要精通物理学原理,又要理解人性需求。科学研究虽然周期比较长,但是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正确方向,穿越发展周期,所以做一家大企业要用科学家的思维去明确方向。

第二,在创业过程中每一天都不一样,不单是产品有进步,我自己也有进步。

第三,要学会聆听。我们需要听取客户的需求、投资人的意见以及团队的声音。因为团队成员各有需求,我的责任是理解并解决这些需求,最终让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

总而言之,如果有科学家、工程师的背景,加上企业家精神和对人性的理解,再融合合理的商业模式,并将它们转化为我们公司的文化,就能让不同领域的人汇聚在一起,并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我们公司的企业理念很简单,就是希望用我们的产品服务大众、服务患者,所以我们把这个企业文化称为Mother's test(不一定是母亲,也可能是你的其他亲人)。这个理念很简单:想象有一天,我们的手术机器人服务的可能是我们员工的亲人。无论是财务、销售还是研发人员,每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而这个患者可能就是你的家人。所以我们就用这个理念去激励我们的员工,将整个公司凝聚起来,大家朝一个方向做全球最好的机器人,服务全球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