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新闻

启明观点 | 启明创投周志峰:人工智能产业99%的价值都要靠应用体现

2025/02/12 | 北京基金业协会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最前沿的科技之一,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精密的医疗诊断环节,到复杂的工业制造流程;从新兴的自动驾驶领域,到个性化的教育场景,人工智能打开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近期,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做客《描绘未来》,接受北京基金业协会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靳苗采访,作为深耕AI领域十多年的投资人,周志峰分享了他在AI领域的深刻洞察与投资经验。从AI 1.0到AI 2.0,技术的迭代与应用的落地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周志峰认为,AI还在前期发展阶段,未来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尤其是在教育、游戏、金融等领域。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

周志峰强调, AI大模型本身是今天的热点,但它就是一个技术的底座,一旦它更成熟以后,未来的五年、十年真正能够体现AI技术核心价值的是应用公司,“产业可能99%的价值都要靠未来的应用去体现。”

以下系经精编整理的对话实录。

01/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创新突破

《描绘未来》: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一直非常火热,启明创投深耕这一领域有十多年了,在2024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周志峰:高歌猛进。过去一年多,人工智能技术一直不断地提升,过去几十年中人类有这么多科技浪潮,你很少见到某一个细分领域技术的提升、迭代速度这么快。做人工智能相关投资,过去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天天信息爆炸,要不断地学习,把噪音排除掉,把真知灼见吸收进来。

《描绘未来》2024年,您觉得技术上的变革或者创新突破,哪个是最特别的呢?

周志峰:多模态模型是2024年发展最快的一个技术子方向。多模态模型的视频生成、图片生成,对无论是产业,还是老百姓影响很大,因为它可视化,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前两天我父亲过生日,我可以用老照片,生成一段他50年前的视频,你会有非常大的感慨,科技太神奇了,把你带回到一个虚拟的年轻时代。另外一个就是应用。因为大模型已经过了技术的突破点差不多两三年时间了,现在更关心的就是到底怎么落地,能干什么具体的事。我过去半年花了很多时间去调研、访谈一些大的保险公司、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看看他们是怎么把这一技术落地的,确实看到了非常多实在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落地场景。

《描绘未来》:人工智能从1.0时代进阶到2.0时代,应用这块是不是也是一个突破的关键点?

周志峰:AI 1.0就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有三大应用场景,完成了落地的闭环。一个是智能驾驶或者无人驾驶,今天街上的中国国产电动车,80%、90%都是已经有了某种程度上的智能驾驶功能。互联网公司的推荐引擎,刷短视频能够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也是AI 1.0的一个落地。现在的家庭或者是街道上的安防摄像头,也是一个1.0的作业场景。

但总的来说,AI 1.0的时候落地场景的想象力还是不够大,AI 2.0的应用落地,由于大模型的泛化性,它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而且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工程师投入就可以做,想象空间比较大。

在我2024年投的企业中,有几家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有一家AI教育公司,它可以用名师的语音合成,然后用AI底层讲题的能力,给到某一个学生,不管他在北京还是在贵州山区,他看到的就是一位名师给他非常细致地讲解这道题,能够显著地提高全民教育的基本面,我觉得AI教育是特别适合这波大模型发展的。

《描绘未来》:从我们未来使用这些工具的角度来讲,技术的变革与突破又会带来怎样的新的思考呢?

周志峰:我们以前学习很多东西,不管是数理化还是英语,要花很多时间去背诵,在未来的AI时代,大模型本身经过海量数据运算,它本质就是把全人类的数据信息压缩在一个大模型中,如果你可以随时调用大模型,死记硬背这件事没什么意义。

我们生活、工作各场景都嵌套了很多大模型的具体工具,会本质地改变人类的教育,以及未来怎么去使用信息、学习信息的模式,整个学生学习的范式要改变,核心是如何让更年轻的一代人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些AI工具。

02/
青睐技术驱动且具备颠覆性
商业化方向的创业企业

《描绘未来》:智谱AI也算是一个明星投资项目,那我们想了解一下,是什么时间点选择投资智谱AI的?

周志峰:我们确实投智谱AI投得特别早,行业中也经常有人问,你们为什么能够提前一年时间捕捉到这个大浪潮?第一点,启明创投也不是这波大模型AI 2.0才开始投AI,AI 1.0深度学习的技术突破点是2012年斯坦福大学发布AlexNet的神经网络架构。我们从2013年、2014年系统布局AI,也布局了十几年,投入了将近100亿元人民币,在大概七八十个项目上,我们进入了包含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行业专家的顶级朋友圈,并与他们不断交流。他们永远是在最前线,能够捕捉到AI发展的信号、信息。

第二点,团队中都是AI领域的专业人才。2020年的上半年,OpenAI发了吹响这一代大模型浪潮冲锋号的关于GPT-3模型的论文,当时我同事看完后和我说发生了一些重大的范式转移,然后我也去认真读那篇论文,感受到这和AI 1.0有很大的不同,是一个颠覆性的阶跃,所以我们也是在那以后就开始刻意地去看,中国有哪些团队有实力研发中国甚至全球最领先的大模型。

《描绘未来》:2024年咱们投资的策略或者是投资的方向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周志峰:围绕人工智能的投资我们分为三层,一层是模型层。2023年大家主要布局语言模型,2024年是多模态模型,我们在2024年1月投资了生数科技,投完后不到40天,OpenAI发布了Sora,一下就把这个市场引爆了。

除了模型以外的基础设施软件,在PC时代发展了几十年,我们做过一个内部统计,大概有30多万种软件帮助PC时代的技术真正能够落地到各个行业,变成具体的应用、产品,AI是一个更大的浪潮,那它至少需要可能几十万种软件辅助这个行业、这个技术能够不断地落地,所以我们在2024年也布局了很多基础设施软件。

最后一个,不管2024年还是未来三年,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中,从创业公司的数量来讲最多的是应用公司,可能90%都是应用公司,真正把这项技术用在AI教育、AI游戏、AI金融等等。

《描绘未来》: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规模可能会突破1.3万亿,而且年复合增长率可能超过25%,在高速增长的状态下,您觉得未来的竞争是怎样的态势?您是怎么来选择优质的项目呢?

周志峰:在启明创投内部,投资人工智能的这十几年有个方法论,我们称为“技术突破点”,如果它的细分方向没有越过这个技术突破点,不适合我们投资,那时候更适合大学、科研机构从事一些比较长期的前瞻性研究,它可能离商业化还比较远。过了技术突破点要赶紧布局。

从大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还在前期发展阶段,所以目前我们会更青睐于技术驱动的创业企业,且它未来想捕捉的商业化方向是比较具有颠覆性的,如果你不是一个对技术把握很好的创业者,其实你不太知道技术的边界在哪里,有可能你想的应用非常炫酷,大模型轻轻松松地以它的智能水平就可以解决,那你这款应用没什么创业价值。

《描绘未来》:对于创业者来说,您觉得未来三年大概有什么方向?

周志峰:创业者还是要找一个你真的很了解的方向,然后你能理解AI不管是取代人还是帮助人,它的价值点在哪?这个价值点与技术能够强耦合,各个领域都可以,如果你要去细挖,肯定有些领域的落地会更快一点,AI带给它的价值极大,AI就算现在不够完美犯点错,工作流中有人可以帮AI改一下,就更容易落地。所以我觉得高价值、低试错成本,这样的场景应该会是未来一、两年落地比较快的。

《描绘未来》:那2024年投资出手跟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周志峰:过去一两年更多还是在搭基建,看的就是偏AI模型、AI工具链,甚至AI芯片的企业。在2024年,大量AI应用公司出现,虽然现在大家整天谈论的热点都是AI大模型本身,但它其实就是一个技术的底座,一旦它更成熟以后,未来的五年、十年真正能够体现AI技术核心价值的是应用公司,产业可能99%的价值都要靠未来的应用去体现。

03/
成为“副驾驶投资人”

《描绘未来》:其实2024年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耐心资本,我们作为耐心资本,在陪伴企业的过程当中有哪些经验?

周志峰:把投资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我称之为星辰大海式的,它真正的含义,就是一些被颠覆性技术驱动的创业方向。还有一类我归纳为渐进式的创新,它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大的突破,但它确实是改变了以前产品的一些形态,并增加了更多的价值。

前一类星辰大海式方向的企业,需要可能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投入。启明创投在过去一年多完成IPO上市的企业中,一家是全球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我们是在2015年投资的,陪伴了大概9年时间。另外一家是文远知行,是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星辰大海式方向的企业成长所需的时间真的很长,但是一旦到达了商业的引爆点,它给整个人类,给社会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科学浪潮不断到来,有很多颠覆性的技术方向,那确实是需要我们的长期陪伴,在早期的时候就有笃定感。

《描绘未来》:技术是如何从研发到上市的?有哪些经验可以给大家借鉴呢?

周志峰:做对的都是企业家、创业者,我们作为投资人更多的是陪伴。在启明创投,我们特别想成为“副驾驶投资人”。如果将创业旅程比作一辆车,开车的人是企业家或他的团队,投资人中有人坐在前排副座,绝大部分人坐在后座,坐在前排的那位投资人一般都是早期投资人、耐心资本,相比其他投资人多了一个功能和要求,就是“领航员”,作为领航员,你应该有责任在一些时刻给驾驶者提醒、建议等等,给予长期的陪伴,然后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笃定感。

 

来源 | 北京基金业协会